北京新增本土2例感染者(北京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)
17
2025-08-15
长按下方图片保存,到QQ扫一扫添加客服好友 |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 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液冷彻底冷不下来了!
8月15日 ,液冷板块彻底沸腾。该板块涨幅超过5%的股票一度达到27只,其中有13只股票一度涨停或涨幅超过10%。大元泵业最近连拉5个涨停板,金田股份亦因此表现强势 。今天出现首板的股票也有不少 ,如川环科技、川润股份、东阳光等。
今日A股整体盘面也非常强劲,截至收盘,沪指创阶段收盘新高 ,创业板指涨逾2%。上证指数收涨0.83%报3696.77点,深证成指涨1.6%,创业板指涨2.61% ,北证50涨3.04%,科创50涨1.43%,万得全A涨1.44% 。市场逾4600股上涨,成交额连续3日突破2万亿。
市场上亦产生了一种预期:液冷服务器就是下一个光模板 ,而光模板产生了多只十倍股。因此,亦有人将液冷比作下一个“印钞机 ” 。那么,为何液冷会如此火爆?究竟是资本炒作 ,还是需求驱动?
全线大涨
又见液冷大爆发。
在大元泵业今天拉出第5个涨停板的时候,液冷的持续性就烘托出来了。今天,液冷服务器板块共有13只股票一度涨停或涨幅超过10% ,其中不少是首板 。此前已经爆发的高澜股份、英维克等比较正宗的概念股今天亦有强劲表现。显示出板块整体强势的特征。
消息面上,一是,进入8月 ,供应链突然传出重磅消息:为适配Blackwell架构GPU的散热需求,液冷快接头单价从700元飙升至2100元,涨幅达200%;冷板价格从1500元/kW跃升至1800元/kW 。算力功耗暴增的硬需求——单机柜功率突破120kW ,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散热要求,液冷渗透率从2023年的不足15%猛增至2025年的50%以上。按英伟达2026年10万柜的出货指引,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,相当于同期PCB市场的4倍。今天更有消息称 ,英伟达旗下GB300系统日前正式交付,该系统集成72颗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,全部采用液冷散热设计。
二是 ,7月30日,海外液冷龙头Vertiv公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,实现营收26.38亿美元 ,超过指引;同时上调2025财年营收 、利润等多项指引,足见液冷需求对产业龙头的驱动力 。
这两大消息彻底引爆了液冷板块。思泉新材从4月份的最低点起涨,到目前涨幅已经超过4倍;英维克7月大涨35% ,8月再涨56%。川环科技本月已经大涨近40% 。不少市场人士认为,液冷正在接捧光模块,成为下一个“印钞机”。
讲故事OR真需求?
液冷技术作为应对AI芯片高功耗发热问题的关键手段 ,其渗透率在AI算力需求增长背景下持续提升。英伟达GB300 NVL72平台全面采用液冷设计,推动液冷系统成为数据中心主流趋势 。
民生证券认为,国内液冷厂商在冷板、UQD、manifold 、CDU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,部分企业已实现海外市场的零的突破。伴随全球云服务商自研ASIC芯片的推进 ,液冷需求进一步明确。产业链中具备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,2025年是关键认证期,订单落地将成为重要催化剂 。
开源证券更是认为 ,液冷板块符合“自上而下推动明确、行业空间大、催化剂密集”三大特征。政策层面不断收紧数据中心能效标准,推动PUE值下降,促使液冷从“可选”变为“刚需 ”。同时 ,AI服务器功耗持续上升,尤其是英伟达GB300系列服务器将在2025年下半年上市,其单机柜功耗远超风冷极限 ,将倒逼液冷技术大规模应用 。液冷正处于“0→1”快速发展期,渗透率提升路径清晰,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。
从基本面角度看 ,液冷行业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进入斜率最陡峭的增长阶段,受益于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。与光模块 、PCB相比,液冷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,渗透率低 ,供给端尚未出现无序扩张,因此具备更高的赔率优势。在市场高低切换的背景下,液冷作为AI算力链的新成员 ,其投资回报预期优于已有热点板块 。
液冷产业链分为上游零部件、中游系统集成与整机制造、下游应用场景。其中,上游是液冷系统的核心,包括冷却液 、CDU、冷板、快接头 、manifold等关键组件 ,具有高技术壁垒和高价值占比。中游则通过整合上游零部件,提供液冷服务器整机及解决方案 。整体来看,液冷产业链具备较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,尤其是在上游高壁垒环节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